您的位置: 首页--> 历史--> 中国历史七上电子课本文集 |
两汉时期,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, 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。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? 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? 造纸术的发明 纸问世之前,古人把文字刻画、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, 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。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、 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。 后人用“册”“编”“卷”来称书籍的篇幅,就是从简的编连方式和存放特点得来的。 简用竹木制成,分量很重;帛虽然轻,但价格昂贵。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。 西汉时期,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。 东汉时,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,改进造纸工艺,用树皮、麻头、破布、 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,纸的质量大大提高。 这种纸原料易找,价格便宜,易于推广。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, 纸逐渐取代简帛,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,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。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。造纸术的发明,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。 相关史事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、甘肃天水和敦煌 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,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。 这证明西汉时已生产纸。但这种纸质地粗糙,使用不便。 蔡伦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,扩大造纸原料,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。 材料研读 《后汉书·蔡伦传》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: “元兴元年奏上之,帝善其能,自是莫不从用焉,故天下咸称‘蔡侯纸’。” 查查看: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? 张仲景和华佗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,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, 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,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。 相关史事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, 已经懂得用针刺、按摩、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。 他总结出来的望、闻、问、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, 一直被中医沿用。战国问世、西汉编定的《黄帝内经》, 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,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,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。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,他虚心向名医求教, 四处奔走,广泛收集民间药方,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 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,写成了《伤寒杂病论》一书。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,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, 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,然后对症治疗。 他还发展了“治未病”的思想,提倡预防疾病。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。 当时做官的人不能随便接近民众,张仲景就想了一个办法, 在每月初一和十五,打开衙门,贴出告示,让民众进来看病, 他坐在大堂上逐一问诊。 后来,人们就把坐在药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“坐堂医生”,用来纪念张仲景。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,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。他医术精湛,医德高尚,被后世称为“医圣”。 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,不仅擅长用针灸、汤药为人治病, 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。 他发明了“麻沸散”,让病人和酒服下,失去知觉,然后进行各种手术。 华佗还模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, 创编出了“五禽戏”,帮助人们强身健体。 相关史事 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记载: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: “人体欲得劳动,但不当使极耳。动摇则谷气得销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, 譬犹户枢,终不朽也。”他还传授吴普“五禽之戏”, 吴普长期坚持,“年九十余,耳目聪明,齿牙完坚”。 历史巨著《史记》 《史记》的作者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。 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, 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。 在家庭的熏陶下,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,饱读书籍,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, 实地考察风土人情,搜集历史资料。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, 继任太史令后,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,遭受酷刑, 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极大摧残。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, 发愤著述,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《史记》。 问题思考 司马迁曾遭到关押,又受到酷刑, 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。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? 《史记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 ①通史,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。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, 肯定他们的功绩,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。 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,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。 他公正记事,爱憎分明,秉笔直书,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《史记》文笔优美,所记人物形象生动,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。 ① 纪传体,“纪”指本纪, 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;“传”指列传,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。 还有“志”或“书”,采用专史体裁记录各种制度。 中国古代的“正史”,即二十四史,都是用纪传体体裁写的。 道教和佛教 东汉末年,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, 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。张角创立了太平道,尊奉黄帝和老子, 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。他以治病来传道, 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,太平道传播很快。 当时在汉中、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, 人们只要出五斗米,就可入道或治病。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, 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,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。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②,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。创始人是乔达摩·悉达多, 又称释迦牟尼。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,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, 才能得到解脱。佛教主张众生平等,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, 因此得以传播。 张骞通西域后,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。 东汉明帝时,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,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, 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。佛教的传入,丰富了中国文化, 在社会、思想、文学以及建筑、雕刻、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。 ① 史书记载,张陵曾在四川大邑的鹄鸣山传教 。后世民间传说变为成都附近的青城山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。 ② 另外两大宗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。 知识链接 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,逐渐融汇到汉语中。 如“五体投地”“现身说法”“皆大欢喜”“大千世界”“在劫难逃”“因果”“忏悔”等, 都源自佛经。 课后活动 1.东汉张衡 发明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。 但是,这个地动仪早已毁损失传。后来,人们根据《后汉书》的记载, 结合自己的研究,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地动仪复原模型。 请搜集不同的复原模型,并尝试理解这件古老的验震器的设计原理。 2.想一想: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? 3.汉朝时流行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—汉赋,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汉赋作家。 试搜集并欣赏汉赋名家的名篇,了解汉赋的基本特点。 知识拓展: 农历与节气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的现代版本,它的编算规则 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4年制定的《太初历》。 这种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,融合了阴历和阳历的主要元素。 阴历以月亮的一轮圆缺代表一个月,以朔日(月亮正好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)为初一, 大月30天,小月29天;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,平年为12个月, 闰年为12个月另加1个闰月。 阳历以太阳回到天球上一个参考点(如春分点)的时间为一年(1回归年),共 365 天多一点。 中国古人把阳历的一年分成 24 段,每段 15 天或 16 天,称之为二十四气: 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 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 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古人把排在奇数位置的称为“节气”, 排在偶数位置的称为“中气”,它们在今天被统称为节气。 《太初历》同时采用了阴历的12个月份和阳历的24个节气, 并规定以雨水所在的月份为一月(正月),每个月一定要有一个“中气”。 由于两个节气的天数比一个月要多,所以每过几年,就会出现某个月的“中气”跑到下个月的情况。 这时就要把这个月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, 以恢复月份与节气之间的正常对应关系。 中国传统节日和许多民俗都同这种历法有关, 所以在正式采用公历后,这种传统形式的历法还在流传, 慢慢地就有了“农历”这个名称。 为了方便其中二十四节气的记忆,人们还编成一首歌谣: 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 |